山中未亡人
杜苟鹤
夫因兵死守蓬茅,麻苎衣衫鬓发焦。
桑柘废来犹纳税①,故乡荒后尚征苗②。
时挑野菜和根煮,旋斫生柴带叶烧。
任是深山更深处,也应无计避征徭。
【注】①纳税:交纳丝税。②征苗:征收青苗税。
1、下列对本诗的懂得和赏析,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
A.首联第一句写丈夫因从戎死于疆场,女人只好孤独一人住在山中的茅草屋中,归纳综合地写出了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薄命运。
B.颔联的“犹”字和“尚”字两个副词极具施展阐发力,有力地揭穿了官府掉臂苍生死活、苛捐杂税的恶行,揭露了苍生难以活命的缘故原由。
C.颈联写革命官府严酷打劫所酿成的成果: “野菜和根煮”、“生柴带叶烧”,抽象地衬着出山中未亡人糊口艰巨的境况,很有艺术传染力。
D.在诗的尾联,诗人间接抒情,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者,激烈控诉了统治阶层无孔不入的抽剥恶行,表达了对被吸血虫的深切同情。
E.这首诗语言朴素,通俗易懂,人物抽象光鲜,诗人的感情经由过程人物刻画和糊口场景描写自但是然地表露出来。
2、这首诗运用什么描写办法刻画出山中未亡人怎么样的抽象特征?请分离全诗具体剖析。(6分)
3、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么样的故乡丹青?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?
参考答案
1. A D A项“因从戎死于疆场”错解词意,是死于战乱;D项“间接抒情”、“锋芒直指”、“激烈控诉”均不得当,尾联是生发议论,不是抒情(答对一项得2分,答对两项得5分)
2. 本诗次要运用肖像描写和步履描写的办法刻画人物,突出地施展阐发了山中未亡人饱受抽剥、糊口极度贫困的特征。她即便住在山中,也逃脱不了繁重的赋税。她穿的是粗拙的麻布衣服,鬓发枯黄,面目面貌干瘪,糊口的摧残使她老当益壮,也烘托出人物内心的疾苦。官府的严酷打劫使她只好挖来野菜连根一块儿煮着吃,新砍来的柴火“带叶烧”,其糊口困苦之状让人不可思议。(归纳综合出描写办法和人物特征2分,分离诗歌内容具体剖析4分。意思对便可。)
3、故乡里一片荒凉,桑林伐尽了,野菜也被挖完了,一派萧条的景象。表达了诗人无限同情苍生的感情和对统治者的深刻批判。